青枯病(青枯病用什么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好)

2024-03-15 18:39:16

青枯病建议拔除萎焉严重植株,病穴及周围健壮植株用生石灰消毒。后选用链霉素、络氨铜、新植霉素、中生菌素、噻菌铜、噻森铜、喹啉酮、叶枯宁、叶枯唑、氯溴异氰尿酸、可杀得等药剂叶面喷施并灌根,连防2~3次,5~7天一次。

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腐病和茎基腐病。局部地区发生为害较重,发病重的地块对产量和玉米品质为害较大,植株早枯,籽粒瘪瘦不饱满。

症状

为全株表现的侵染性病害。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。一般从灌浆至乳熟期开始发病,由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,呈现青枯症状(即青灰色,似开水烫过),最后全株显症(版三,17),很容易和健株区别。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,即在乳熟末期或蜡熟期全株急骤青枯,没有明显的由下而上逐渐发展的过程,这种情况在雨后乍晴尤为多见。从始见病叶到全株.显症,一般需1周左右,短的仅需1~3天,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。病株茎基部变软,内部空松(手捏即可辨别),遇风易倒折。有的果穗下垂,穗柄变柔韧,不易剥离。包叶也呈青枯状。植株根系明显发育不良,根少而短,变黑腐烂。剖茎检查,髓部空松,病穗籽粒排列松散,易脱粒,粒色灰暗,无光泽。

病原

玉米青枯病是由1种或几种病原单独或复合侵染而引起的1类病害的总称,其中以真菌为主。国外根据病原菌种类而分别叫做镰刀菌茎腐病、腐霉菌茎腐病等。我国玉米(真菌性)茎腐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:禾谷镰刀菌、串珠镰刀菌和瓜果腐霉菌。

禾谷镰刀菌(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)分生孢子镰刀形,顶细胞渐细呈喙状,基细胞足状明显,多数为3~5隔。禾谷镰刀菌也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病原。

串珠镰刀菌〔Fusarium moniliforme(Sheld)〕分生孢子大小2型。小分生孢子,卵形或纺锤形,多数无隔,个别1个隔,在瓶梗顶端成串状或假头状着生;大分生孢子锥形或镰刀形,顶细胞渐呈喙状,基细胞足状,多数3~5隔。

瓜果腐霉菌〔Pythium aphanidermatum(Edson)Fitzpatrick〕,菌丝发达,无分隔,白色棉絮状,孢子囊线状体,不规则膨大,一般含15~16个游动孢子。藏卵器平滑,卵孢子球形,平滑,不充满藏卵器内腔。

发病特点

用病残株接种,发病率可达80%,玉米连茬地发病重就是由于病残体在田间积累了菌源。种子表面也可携带病菌,传播病害。土壤中的越冬菌源在玉米播种后至抽雄吐丝期陆续由根系入侵,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。玉米灌浆至成熟遇高温、高湿,雨后晴天常出现发病高峰。品种抗病性有显著差异。矮秆、早熟品种和双穗玉米发病重。种植密度过大,偏施氮肥,秸秆未经腐熟作肥料,将病菌带入田间,发病重。早播发病重,晚播发病轻。地势低洼、积水的地块发病也重。冰雹、虫害、各种原因造成的创伤等利于病害发展。

防治方法

(1)选育和种植抗病、耐病优良品种。近几年选育的抗病自交系有获白、吉815、B70、337、Va35、冀524、保102、沈219、承191和京系01等。杂交种和杂交组合有中单11号、陕单9号、沈单7号、掖单4号、13号、农大60、吉单141、122、118、唐玉1号和津唐1号等,应因地制宜选种。

(2)清除病残体。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,集中烧毁,结合深翻土地。

(3)轮作。重病田应与其它作物实行2~3年的轮作。

(4)适期播种。春玉米应适期晚播,能有效地减轻青枯病的发生。

(5)加强田间管理。增施肥料、及时中耕和排除积水等田间管理措施,能促使玉米植株生长健壮,增强抗病能力;于玉米拔节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氮、磷、钾复合肥,防病效果较好。

(6)治虫防病。及时防治玉米螟、粘虫等害虫,能减轻病害发生。

TAGS: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